林梅鳳老師指導學生
博士班學生
學生姓名 |
畢業年份 |
論文題目 |
Agustina Rismia |
在學中 |
To be determined |
Ariani Tutu April |
在學中 |
Restorying about My Bereavement:Finding Meaning in My Spouse Loss due to COVID-19 Pandemic. |
碩士班學生
學生姓名 |
畢業年份 |
論文題目 |
鍾淑娟 |
在學中 |
待定 |
潘怡謙 |
在學中 |
待定 |
邱泓諭 |
112年 |
大學生同儕支持團體的成效初探:質量混合分析 |
許嘉峰 |
112年 |
待定 |
劉非比 |
在學中 |
待定 |
蔡卉語 |
111年 |
網路化非藥物介入措施對癌因性疲憊之效益與調節變相探討:網絡整合分析 |
周慧娟 |
111年 |
穴位刺激應用於緩解癌因性疲憊效果:網絡統合分析 |
蔡佩靜 |
107年 |
台灣夫妻外在壓力、關係壓力與情感表露之相關性研究 |
洪彩慈 |
107年 |
不同運動類型對乳癌婦女疲憊的緩解效果: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網路統合分析 |
劉育真 |
107年 |
罹癌夫妻介入方案與對偶調適之統合分析:成效與調節變項討論 |
莊雅雯 |
103年 |
初診斷乳癌婦女接受化療時其癌因性疲憊之預測因子 |
李欣萍 |
102年 |
音樂聆聽對大學生身心反應之影響 |
鄭潔 |
101年 |
多感官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臨床試驗成效 |
許文馨 |
100年 |
癌症溝通訓練對台灣護理人員的成效分析 |
李安瑜 |
100年 |
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|
陳幸琪 |
99年 |
女性乳癌病人的心理復原力經驗 |
陳文香 |
98年 |
比較延遲診斷組與未延遲診斷組織乳癌婦女其希望感變化 |
吳秀琴 |
97年 |
自殺未遂之女性憂鬱症患者及其伴侶於自殺事件後的生活經驗剖析:修復生命烙印 |
蔡佳辰 |
97年 |
放鬆介入對化療癌症患者其焦慮緩解之效果 |
黃玉賢 |
97年 |
探討乳癌婦女於手術及化學治療期間的身心社會功能、貫徹健康行為與生活品質之關係 |
陳麗玉 |
96年 |
探討女性重鬱症患者及其配偶在離病過程中的夫妻互動類型 |
許惠珠 |
95年 |
多元策略團體衛教對憂鬱症患者的改變成效 |
周美嫻 |
93年 |
憂鬱症患者於引導想像音樂治療之改變歷程 |
蔣秀容 |
92年 |
轉換受苦經驗:成年自殺企圖者之歷程分析 |
參與指導學生
學生姓名 |
畢業年份 |
論文題目 |
楊佩慈 |
在學中 |
口腔癌病人之風險暴露、篩檢、確診、治療歷程與罹癌衝擊 - 質性研究 |
吳牧軒 |
97年 |
建構加護病房家屬科技自動服務之研究:以成大醫院為例 |
楊心貝 |
97年 |
以體驗的觀點進行服務系統設計:以成大醫院加護病房病患家屬為例 |
王可容 |
97年 |
建構加護病房病患家屬產呠服務系統之研究:以成大醫院為例 |
李佳諭 |
96年 |
南台灣高中職生自殺危險行為盛行率及相關因素之探討 |